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四川大学 图书资料库
新闻公告

News & Events

会议综述Ⅱ | “青藏高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23-12-04 16:00:37 】 【 来源: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2.1.png

论坛一(20231125日下午)发言目录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中民族互化问题再思考(李克建)

网络思想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探索(东主才让)

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尼两国深度合作的影响(吴喜)

莫迪政府藏传佛教政策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朱德涛)

基于实证分析美国国会涉藏立法影响因素描述性研究(刘斯阳)

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启示和实践路径——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宗教界人士作用发挥为例马晓东

项目制视角下的西藏边境小康村建设案例思考杨杰

西藏强边建设的进展及对促进民族三交的重要意义杨亚波

西藏樟木口岸重建的非传统安全风险初探姚勇

西藏强边工作的成就、挑战和解决路径(马宁)

新时代推进西藏边境地区城镇化的特殊功能与及基本方略(王林梅)


第一场

主持人:蒋彬、马晓东


2.2.jpg

蒋彬                       马晓东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中民族互化问题再思考

李克建

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在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各民族数千年持续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民族互化交融现象。学界对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学习、模仿、借鉴、利用、吸纳华夏族-汉族文化并不断融入华夏族-汉族的历史现象称之为“华夏化”“汉化”“华化”“儒化”“中国化”等,对华夏族-汉族浸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并不断融入少数民族的现象称之为“胡化”“夷化”, 具体而言又有“匈奴化”“鲜卑化”“吐蕃化”“女真化”“羌化”等多种形式。截至目前,学界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是还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对上述诸种“化”的概念阐释和内涵界定仍有简单化、片面化甚至固化之嫌,在诸多概念的使用上仍有模糊不清、随意混用之嫌。陈寅恪先生在研究北朝民族问题时强调“化”的问题是关键,实际上,“化”的问题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关键,它贯穿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全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汉化”或“胡化”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主动或被动、单向或双向问题,而是民族互化交融全面推进的问题。当前研究应在多学科多语种文献互证中,进一步厘清历史上“汉化”“胡化”等概念的内涵、性质、作用和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史角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规律及特点。


网络思想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探索

东主才让

青海海西州融媒体中心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国家统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当前思政教育中也非常注重民族团结的宣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开辟了一片新的阵地,只有有效利用互联网才能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需要加强网络监管来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真正使网民在网上冲浪过程中也能够潜移默化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网络思想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也要有效结合网络特点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民族团结理论的宣传,真正地使更多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针对在网络空间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好保证网络思想教育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希望随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社会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政府网站运营监管能力的不断增强,能更好的提升网络宣传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公民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事业中。


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尼两国深度合作的影响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尼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在尼泊尔的影响力提升,也招致了某些国家的忧虑。对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对尼泊尔进行干涉和影响,这也导致尼泊尔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变化。作为内陆国家,尼泊尔的地理位置,制约了它在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方面的国际机会,限制了尼泊尔与邻国以外的外部世界的联系。多种复杂因素的叠加,导致尼泊尔地缘政治朝着更加朔迷离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中国与尼泊尔深度合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把握尼泊尔地缘政治变动的形势,找出尼泊尔地缘政治变动的原因,研究尼泊尔地缘政治变动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2.3.jpg

李克建             东主才让             吴喜


2.4.jpg

朱德涛                 刘斯阳


第二场

主持人:李克建、吴喜


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启示和实践路径——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宗教界人士作用发挥为例

马晓东

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报告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宗教界人士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阐释。切实结合了近年来民族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行动表现,探讨了目前的发展路径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等方面取得的一定成效,同时也反思了目前存在的困境。在实际调查当中采取了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样本,以宗教界人士为观察对象,“小切口”观察“大角度”的手法,抓住总体设计、关键群体、活动载体三大要点,显现出重点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找准工作切入点,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并做好重点群体引导工作,铸牢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等方式仍然是目前建设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推动活动形式与内容的拓展,发挥群众主体性。


项目制视角下的西藏边境小康村建设案例思考

杨杰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在对西藏“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田野调查当中发现,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效益后,也凸显着一些问题:资金比较缺乏、建设主体供不应求,建设成本由于市场因素变动上升等。为解决以上现状,调查分析回归到文献研究层面,从发生学等角度出发探讨了项目制的运作流程与特征。在分税制改革之后的财政集权导致项目制规模逐渐扩大,硬化预算约束与灵活地方需求之间的张力处理的好坏反映在地方政府实施当中。部分政府部门过度关注项目制运作结果而造成了预料之外的后果,导致实际运行违背了项目出发点。通过了解项目是如何产生、运作并形成结果,将项目制参与向上追溯到“发包”环节,有助于政府与合作方之间的进一步合作,也为项目的落实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解决路径。


西藏强边建设的进展及对促进民族三交的重要意义

杨亚波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报告从时间与历史维度,结合中印关系与领导人的领导方针变化,发掘出外部因素对于“强边”问题的催化作用。中央政策由侧重对藏内部治理逐渐转换为内部治理与外部安全兼顾,提出了新时代的治藏方略。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外纽带坚持了发展至上的原则,本质上能够加强与南亚地区的联系,但随着近年来冲突加剧以及国家发展需要以及疫情等问题,导致双方出现理念的转变,“崛起中大国”的世界定位导致了边民三交的发展受限。而以中印关系为参照的另一方,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发展在开放当中走向互利共赢、平等开放的实例对于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三交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边路径具有实践意义与参考价值。

2.5.jpg

杨杰                    杨亚波


西藏樟木口岸重建的非传统安全风险初探

姚勇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报告人从西藏边境口岸之一的樟木口岸出发,探讨了当下藏边对外贸易所带来的治边启示。在尼泊尔地震之后,樟木口岸的地位出现下降,随着地区十年沉降期的结束,口岸的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今年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访华则提出了樟木口岸恢复的号召,凸显出尼方对于樟木口岸的重视。以此为背景,报告人对樟木口岸进行了实地调研,基于调研分析出目前樟木口岸的发展态势,由非传统安全问题框架延伸出中国与尼泊尔之间发展所面临的众多因素,划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双源性三方面。基于以上情况,重建樟木口岸是尼泊尔一方的重要诉求,但是和我方的发展趋势存在差距。在我国的发展规划下,首先应坚持吉隆口岸为主、樟木口岸差异化发展的路线合理布局,此外散化风险,避免安全风险的损失,为推动中尼贸易往来提供更切实的解决方向。


西藏强边工作的成就、挑战和解决路径

马宁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近年来我国的强边工作稳步推进,国家加大了对西藏边境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顶层设计更加完备,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特色产业格局逐渐形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同时强边固边兴边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报告给出了具体建议,以实现推动西藏边境地区均衡发展的目标。


新时代推进西藏边境地区城镇化的特殊功能与及基本方略

王林梅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大发展报告强调要加强边疆地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强边固边。目前边境地区发展仍然面临众多问题,如城镇化率较低,内部分异比较大等,其次城镇化产业结构超前,没有有效带动人口集聚,城镇面临“过疏”“过小”“过闭”的三重发展阻碍,兴边固边功能持续弱化。本次报告力图构建出城镇化推动固边兴边,统筹边疆发展与安全的框架,认为统筹边境地区现代化与边境安全是新时代推进西藏边境地区城镇化的特殊功能,不仅对于推动边疆地区等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转向提供新方向。


2.6.jpg

姚勇               马宁              王林梅



2.7.png

2.8.png

会场掠影